1月28-30日,翊琳和啟恩所帶領的『勇健小組』舉辦了一次春遊,嘉欽作為小組的一份子,首次跟夥伴們有三天的相處。旅途中,小組有一段彼此肯定、彼此回饋的時光。在過程中,嘉欽深有感觸,聖靈帶領他回想起來到生命樹之後的種種尊榮的學習,他彷彿重新遇見了自己——那個天父眼中的他。

在旅程結束後,他總結了這段日子對『尊榮文化』的體悟,寫下了以下的分享:

 

 

 

這次跟勇健小組出門旅行,三天的旅途中,翊琳有機會帶領我們彼此做深度回饋。其實夥伴對我的尊榮,遠超過我對自己的看法,說實話每次看著夥伴寫的旅遊回饋,總會心想:這是在寫我嗎,我真的有這麼好嗎?

我正在逐漸明白這個事實:不論好與壞,這的確是我,這些年成長歷程所形成的我。

寬廣與自由的心態一直是我渴望擁有的特質,我覺得真實的自己離它們有一段距離。舉例來說,這次籌畫旅遊的過程中,最大的挑戰就是行程不斷在改變。過去當我遇到這種情況,心中總是會充滿情緒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這次面對小組行程的改變,我竟然沒有太大的情緒,跟我過去在親密關係中所認識的自己有很大的不同。

 

 

 

回來後,我跟我的教練夥伴分享這個有趣的覺察。於是教練帶著我認真地去思想過去在親密關係中的情緒高漲,在這些情緒背後我的渴望是什麼時。

我發現到,我渴望的是重要他人的支持、接納與肯定。過去當我所規劃設計的行程被夥伴改變時,對我來說,就像是我這個人的努力被否定,因此當這些時刻,『不被肯定』的情緒按鈕就被我的心靈給啟動了。

 

 

當教練與我談論到界線的課題時,我理解到一個重要的觀念,我的需要和情緒都是屬於我的,因此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,是我可以為自己負責的。於是我們得出一個有趣的方法,就是學習『自我感覺良好』:先支持自己,對自己安排的行程、想吃的食物、想做的事情,先學習肯定自己;對自己說「雖然行程沒成行,但我還挺喜歡自己的安排的」。

最近一季信息的主題是《尊榮—看哪!天父的心》。『尊榮』這個課題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很大的挑戰,因為我行事為人最大的內在動力就是『害怕犯錯』,不管是對我自己,或是我所接觸的人,我都會以「對/錯、好/壞」的觀點衡量彼此。我一直覺得做的好、事情做得對的人我比較能夠尊榮他們;但那些犯錯的、沒邏輯、挑剔、負面否定的人,甚至是和我個性迥異的人,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尊榮他們。我常常會跟天父抱怨說:「像這樣的人,我要怎麼用祢的眼光去尊榮他們?」所以我一直覺得尊榮,好難!

但在最近,天父讓我對尊榮有了不同的領悟,祂讓我想起〈約翰一書〉4:18

愛裡沒有懼怕,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,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;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。

過去,我對這段經文的理解是:我的生命還有懼怕,是因為我對天父的愛還不夠,所以我還沒有完全。於是我很努力地想去證明自己有多愛神,我努力要求自己靈修、讀經、禱告、聚會不能懈怠,我很努力地想要弄懂神的心意,想要迎合、討好這位上帝。

我知道祢愛我,但我還是很努力地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證明些什麼。懼怕的心蒙蔽了我,我一直沒看見〈約翰一書〉接著所揭露的真理:

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

直到最近,我蒙蔽的眼逐漸被聖靈所打開。原來我所理解的次序是錯誤的,不是我贏得神的愛後我就不會恐懼,而是我先被神的愛所擁抱,我才開始慢慢擁有勇氣去面對我自己的恐懼。

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份恐懼,是『大家如果認識真實的我,就不會接納我了』。因此我害怕犯錯、想要討好身邊的人,透過取悅來掌控他人對我的愛。然而過去的這一年,在天父的愛裡、在生命樹的環境裡,我開始感受到天父的愛,感受到群體無條件的接納。同時間聖靈也重新啟動了我與父親的相處模式,父子關係重新獲得恢復,我也開始在他身上感受到不曾體會到的父愛。

 

越是真實面對自己,我越能體會到,過去在父子關係中的疏離、同儕的排擠,對於我在面對人際關係與自我,都造成了很深的傷害。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成長會經歷這些,但我知道它們在我生命中默默且深沉地影響著我,也型塑了一個深怕犯錯的我。但當天父帶領我,再次恢復我對愛的感受時,祂也讓我開始有勇氣學習犯錯、失敗,有勇氣說出自己真實的需要。雖然結果不見得如我所期待,但他帶領我學習面對真實的自己。

我開始體會到,原來真正的『愛裡沒有懼怕』,不是我做的夠多夠好,而是我是否足夠體會我正被神和人所愛著。

 
 

 

 

在天父的愛中,我知道我有我的軟弱與失敗;過去父愛的缺乏與疏離,被同儕排擠、不被接納的痛苦經歷,會時不時在我的生命裡,成為阻擋我勇敢向前的那顆大石頭。我開始慢慢學習,站在自己的軟弱中、帶著天父的愛與眼光,去尊榮身邊這些和我一樣擁有各種軟弱的人。

原來當我被天父的愛所充滿後,我才能從心裡真實的尊榮另一個人,不是忌妒爭競、不是卑微討好,而是看見和感受我們是如何的被這位良善的天父所愛,我們都是被愛的。

「愛裡沒有懼怕,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」